海南研學游|一情一景皆教育 一研一行助成長
2022年10月12日 09:07 來源:海南日報

  ■ 本報記者 劉曉惠

  在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探秘珍稀動植物,到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探索“海上森林”生態(tài)奧秘,走訪位于三亞博后村的亞龍灣國際玫瑰谷景區(qū)探尋鄉(xiāng)村振興“新密碼”……曾經,書本是青少年的世界;如今,世界是青少年的書本。

  自2018年以來,省教育廳、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共評選出三批63個全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其中有許多是旅游景區(qū)。研學旅行作為“教育+旅游”的跨界產物,眾多景區(qū)在研學旅游資源、環(huán)境設施、安全保障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是開展研學旅行的不二之選。

  當景區(qū)遇上研學,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青少年在行走的課堂中能學到什么?如何能實現(xiàn)寓學于游?海南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郁郁蔥蔥,白鷺翩躚。本報記者 張茂 攝

是景區(qū)  也是課堂

  綠波碧水,白鷺翩躚。站在?谑袞|寨港岸邊遠眺,目之所及,成片青綠。

  這里是我國第一個以紅樹林為主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qū)——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它擁有紅樹植物20科36種,占全國的97%,是迄今為止我國紅樹林中連片面積最大、樹種最多、林分質量最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qū),也是物種基因和資源的寶庫。

  ?谑辛昙壭W生陳穎軒是個小科學迷,暑假期間,母親林虹帶著他到紅樹林景區(qū)開展研學,參觀了東寨港紅樹林科普館,360度感受紅樹林的生物多樣性魅力。

  “紅樹林就像一個自然大課堂,藏著許多奧秘,等待我們探索發(fā)現(xiàn)。比如,紅樹林‘紅’在哪里?紅樹林為什么不怕海水?這些問題,我們在這里能找到答案!标惙f軒說。

  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除了能學習到豐富的紅樹林知識,還可以近距離認識黑臉琵鷺、中杓鷸、池鷺等數(shù)十種珍稀鳥類,以及紅欖李、水椰、海南海桑等珍稀植物。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局長黃紹明介紹,為了做好研學教育,科普館還專門設置了具有教學功能的階梯教室,擺放了許多科普書籍,“以前主要是圖片和文字,現(xiàn)在隨著手繪、視頻等現(xiàn)代元素的加入,紅樹林的科普宣教變得更具趣味性,更受廣大青少年喜愛”。

  研學,并不是一場簡單的說走就走的旅行。2018年,海南省教育廳等12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其中就指出,研學旅行是中小學校德育教育工作和綜合實踐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與社會資源的創(chuàng)新舉措,是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

  當前,我省依托現(xiàn)有的旅游景區(qū)、革命舊址、博物館、科技館等,共公布評選出三批63個全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并結合“旅游+”和全域旅游戰(zhàn)略的實施,逐步形成立足海南、聯(lián)通全國的研學旅行網絡。

  “海南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絢麗多彩,旅游資源豐富,許多景區(qū)承載了豐厚的自然與人文文化,是生動、立體、鮮活的課堂,對開拓中小學生的眼界認知,提升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笔〗逃龔d基礎教育處處長韓小雨說。

在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內,大小坡鹿臥地休息。 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是“旅游+”  更是“教育+”

  琳瑯滿目的動植物標本、圖文并茂的科普展牌、精彩生動的科普講解……10月4日,國慶假期第四天,恰逢第91個世界動物日,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舉辦了一場科普宣教活動,吸引了許多中小學生到場觀看,邊玩邊學,一站式飽覽野生動植物科普知識。

  作為以珍稀野生動植物科普博覽、保護繁殖、觀光旅游為主題的4A級旅游景區(qū),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是一家全景式展現(xiàn)島嶼型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濃縮海南島動植物精華的天然博物館,也是中小學生研學游的好去處。

  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營銷總監(jiān)李冬林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園區(qū)依托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推出了熊貓主題科普、小小坡鹿保育員等研學產品,在課程設置上,擺脫單調的講解,通過互動方式讓孩子們邊玩邊學,引導他們了解動物習性,學會保護、欣賞動植物,力求讓青少年在園區(qū)體驗一段難忘的動植物研學之旅。

  與此同時,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還針對不同青少年群體構建了三級研學體系,在“研”字上下足功夫。

  李冬林介紹,第一層級是完全免費的大眾科普,園區(qū)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科普活動,青少年只要入園就可參與,體驗科普的樂趣;第二層級是專題研學,針對自閉癥、福利院兒童等特殊青少年群體,安排專門的科普研學活動;第三層級則是商業(yè)化定制研學,根據(jù)不同學;蚱髽I(yè)團隊的需求以及群體特點,量身定制研學服務。

  研學不僅是“旅游+”,更是“教育+”。李冬林表示,研學并非走馬觀花,不是到旅游景點打卡,而要有清晰的目標、主題、內容,還要有成果。該園區(qū)將繼續(xù)深入挖掘研學產品應有的教育意蘊,把動植物園的科學精神、文化內涵講出來,真正讓學生受到教育。

  近幾年來,許多景區(qū)像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一樣,把景區(qū)資源與研學產品相結合,推出各類主題研學活動,將紅色文化旅游、藍色海洋旅游、綠色生態(tài)旅游有機結合,形成新的研學熱點。

  以三亞大小洞天旅游區(qū)為例,景區(qū)內擁有三亞自然博物館和風光旖旎的小月灣,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除此之外,景區(qū)還專門開設了研學基地,內有四個可授課場所與三個素質拓展場地,其中小月灣沙灘可以接待 500人規(guī)模的素質拓展。

  “三亞大小洞天旅游區(qū)接待了省內多家學校開展的研學旅行!贝笮《刺炻糜螀^(qū)研學項目負責人介紹,景區(qū)開發(fā)了海岸線、博物館、鰲山國學、洞天人文等系列研學主題,開設了海洋生物主題課程、南山不老松課程、親子陪伴成長課程、探索熱帶雨林課程等研學課程,著力為中小學生打造認識自然、了解人文、保護環(huán)境的綜合素質教育基地。

文昌市航天科普館是深受學生喜歡的研學旅行地。本報記者 袁琛 攝

  有市場  更有內涵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0歲至14歲人口為2.53億,占17.95%。業(yè)內指出,目前研學旅行的對象超過80%為3歲至16歲人群,適齡青少年人口將為研學旅行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

  “面對巨大的市場,海南有潛力,也有能力做好研學文章!笔澜缪袑W旅游組織執(zhí)行主席、四川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楊振之表示,海南研學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全國最大的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資源和火山口資源獨樹一幟,可以從歷史、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農業(yè)、海濱等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研學體系。

  中國雷瓊世界地質公園(?趫@區(qū))以地質地理、熱帶自然科普、民俗文化三大主線為中心,分學齡制定課程;儋州東坡書院通過景區(qū)周邊的水井、石碑、學堂等實景資源,讓學生能夠從觸覺、視覺等多感官來認識蘇東坡;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qū)不斷挖掘景區(qū)文化內涵,努力打造海南乃至全國知名研學品牌……

  細數(shù)我省景區(qū)里的研學版圖,課程體系、精品路線、設施配套等內容正加快完善。熱帶雨林、海洋文化、非遺民俗、革命傳統(tǒng)、航空航天、科技文化等依托景區(qū)資源、具有海南特色的主題研學產品,已經在市場中得到了檢驗——報名人數(shù)與日俱增,家長與孩子好評度滿滿。

  “教育性是研學旅行最重要的原則。為了把研學做出內涵,近年來,海南銅鼓嶺景區(qū)不斷推動研學旅游精細發(fā)展,開設體驗式學習、研究型學習特色課程,促進‘研學+科普+實踐+旅游’深度融合,注重系統(tǒng)性、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成長平臺!焙D香~鼓嶺景區(qū)營銷經理莫嘉云說。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則建議,研學要回到教育的本位意義,學校可聯(lián)合景區(qū)推進研學旅行的課程化,改變研學旅行的隨意性和無序狀態(tài)。同時,還要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把研學旅行課程總目標分解成年級階段目標,細化年級研學旅行課程標準、內容、途徑,建構學校研學旅行課程體系。

  海南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部分)

  母瑞山革命根據(jù)地紀念園

  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qū)

  文昌市航天科普館

  中國雷瓊世界地質公園(?趫@區(qū))

  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青少年活動中心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qū)

  亞龍灣海底世界

  儋州東坡書院

  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

  海南科教防災減災訓練基地

  萬寧興隆熱帶植物園

  海南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yè)公園

  海南文筆峰盤古文化旅游區(qū)

  海南熱帶飛禽世界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海南南灣猴島

  三亞水稻國家公園

  海南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

  海南儋州石花水洞地質公園

  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

  三亞大小洞天旅游區(qū)

  三亞天涯海角游覽區(qū)

  海南農墾博物館

  海南銅鼓嶺景區(qū)

  三亞學院

  海南博鰲水城旅游景區(qū)

  海南省博物館

  海南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瓊臺師范學院

  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

  儋州市教育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管理中心

  省教育廳提供 劉曉惠整理

  制圖/許麗

編輯:李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