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展演季》網友心中的"大型原創(chuàng)音樂節(jié)目"
2021年10月27日 08:24 來源:央視網

  眾所周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磅打造《國家寶藏》不僅是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jié)目,還是廣大網友心目中的“大型原創(chuàng)音樂節(jié)目”。

  三季節(jié)目以來,從《象王行》、《九州同》、《水龍吟》、《破陣樂》,到《懷歸》、《仙才嘆》、《人間樂》、《帛畫魂》……多首原創(chuàng)音樂共同激蕩出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大氣磅礴和百轉千回,沁人心脾,回響不絕。

  10月23日起每周六晚,全新季播綜藝《國家寶藏·展演季》上線央視綜藝頻道。它應備受觀眾期待的《國家寶藏》特展而生,廣邀各界文藝工作者及愛好者為國寶創(chuàng)作文藝表演,打造“文藝展品”一同入駐特展,力圖為觀眾呈現(xiàn)一場前所未有的國寶文藝盛宴。

  首期節(jié)目以“少年十八歲”為題,帶來“國寶宇宙”里蓬勃向上的青春氣息。年輕歌手周深借一曲長歌《威鳳吟》,致敬國寶昭陵六駿的背后征戰(zhàn)疆場的六匹戰(zhàn)馬和“褐裘而來的太原公子”李世民;呂思清和一群年輕的音樂家重新演奏聶耳先生的作品,舞臺中間矗立的一把小提琴如同聶耳先生的化身,讓演奏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和鳴。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驚艷上新的“國寶宇宙”,再一次翻開了國家寶藏歷久彌新的文化篇章。

  為國家寶藏創(chuàng)作文藝作品

  “大型原創(chuàng)音樂節(jié)目”張榜招賢

  2017年起,《國家寶藏》一經亮相,就掀起了一股從線上席卷線下的文博熱潮。聚九州神器,溯華夏根流。倏忽三載,81件國寶動人心魄的前世今生故事,走進無數(shù)觀眾的內心深處。

  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故宮博物院歷時三年時間企劃、聯(lián)合所有合作博物館的《國家寶藏》文物特展,即將亮相故宮文華殿。這場展覽將把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國家寶藏進行一次全新的時空架構和場景呈現(xiàn),通過打造“文博界的大聚會”,集中展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氣象。

  身為本次文物特展的“大管家”,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直言壓力很大:“這個項目是自《國家寶藏》第一季以來廣大觀眾粉絲熱切期盼的,絕對不是簡單讓每家博物館把文物拿到故宮來,往那兒一擺就完事兒的。展覽的立意與節(jié)目的氣象要相稱,而且更要從國寶的角度,講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并蓄、綿延不斷’的總體特征!

  目前,文物特展正穩(wěn)步推進中。《國家寶藏·展演季》因展而生,從三季81件國寶中邀請嘉賓“揭榜招賢”,用文藝作品來展演國寶,歌舞戲樂不限,詩詞曲賦皆可。同時,節(jié)目還啟用了2021年總臺春晚首次采用的“AI+VR裸眼3D”拍攝技術,讓演員突破傳統(tǒng)舞臺空間呈現(xiàn)形態(tài),帶給觀眾煥然一新的視覺體驗。

  近年來,“國潮”越發(fā)強勁,與傳統(tǒng)文化有關的節(jié)目更是在今年紛紛成為各大晚會的重頭戲,且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這背后離不開平臺和節(jié)目孜孜不倦的“文化養(yǎng)成”。從電視綜藝節(jié)目在文博領域的開山之作到扛鼎之作,《國家寶藏》在立意高度、創(chuàng)意強度、思想濃度、藝術亮度、專業(yè)精度、傳播熱度上全面引領!秶覍毑亍ふ寡菁尽返耐瞥,代表了總臺央視綜藝頻道作為“中國電視文藝旗艦頻道”,不斷用“文藝”賦能“文博”的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不斷的探索,《國家寶藏》早已從一檔文化節(jié)目陸續(xù)裂變出了“國寶音樂會”、《國家寶藏·挖藕季》等諸多衍生內容形態(tài),并在“走到線下、走出國門、走向全域”的過程中,悉心耕耘著“國寶”的內核與外延!秶覍毑亍ふ寡菁尽贩e極響應廣大觀眾對《國家寶藏》原創(chuàng)音樂的喜愛與期待,努力踐行對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轉化與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在“國寶宇宙”的拔節(jié)生長中,開辟了又一條獨特的細分內容賽道。

  重現(xiàn)五千年里的少年游

  提到十八歲,你會想起什么?

  四年前,《國家寶藏》第一季第一期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為開場,在一個令人驚嘆的少年傳奇中,揚帆起航。三年前,在《國家寶藏》第二季啟動儀式上,故宮博物院特別贈上一幅“長似少年游”的書法作品,希望古老而生機勃勃的中華文明“出游五千載,歸來仍是少年”;赝疽詠淼墓(jié)目,少年的理想、青春的熱血始終澎湃在《國家寶藏》的基因里,化作開場白里“我們究竟有多年輕?上下五千年”的飛揚自信。

  《國家寶藏·展演季》首期以“少年十八歲”為主題,走近三件文物背后鮮衣怒馬的三位少年,陪伴觀眾感受“國寶宇宙”中濃烈的青春氣息。

  十八歲的王希孟愛畫如癡,用滿腔熱情畫出了“千年一嘆,造極一朝”的《千里江山圖》卷。來自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舞者以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選段《入畫》,唯美演繹王希孟一氣呵成的成畫段落。舞臺之上,群舞演員以身體“繪”成青綠山水,飾演王希孟的舞者張翰掀起青綠狂潮,入畫、落款,最后揮一揮手,將印章消散,表意“此畫與天地眾人共繪。往來者,但見青綠足矣”。

  無名無款,只此一卷,青綠千載,山河無垠。王躍工院長特別感動:“有傳言說希孟畫完這幅畫后不久就離開了人世,但是我覺得在這部舞劇里,各位藝術家為希孟創(chuàng)造了一個最好的結局。”

  十八歲的李世民起兵反隋,經綸王業(yè),陪他倚天長劍的,還有六匹戰(zhàn)功赫赫的駿馬。在他長眠于世后,駿馬化作“昭陵六駿”,永久守護著這位一生濟世安民的千古明君。青年歌手周深一改往日空靈飄逸的風格,在歌曲《威鳳吟》中融入戲劇唱腔,盡展英雄豪邁。現(xiàn)場舞臺猶如夢回大唐,“太原公子,褐裘而來”的王霸之氣撲面而來,觀眾時而感受著征戰(zhàn)沙場的壯懷激烈,時而徜徉于昔日長安的繁華似錦。

  在長安城里“走”了一遭,周深最難忘懷的是“六駿佑長安”這句歌詞。他說,“長安”也是我們對民族強盛、長治久安的向往,六駿佑長安,長安也要佑六駿,文物陪伴、守護了我們這么多年,我們也要好好珍惜它們、傳承它們。

  十八歲那年,聶耳在上海街頭買到了他的第一把小提琴,而后,他用自己短暫而有力的一生,奏響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節(jié)目中,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和一群年輕的音樂人共同演奏了聶耳先生的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梅娘曲》、《賣報歌》、《畢業(yè)歌》,現(xiàn)場還響起了八十多年前聶耳先生的原聲《碼頭工人歌》,表演尾聲的《義勇軍進行曲》將觀眾內心的敬畏感掀至最高點。

  “001號講解員”張國立稱聶耳小提琴是三季《國家寶藏》以來最打動他的文物。國寶在魂不在器,“生于黑夜,死于黑夜,生是少年,死是少年”的聶耳,用售價僅50塊錢的二手小提琴,創(chuàng)作出了時代的吶喊,喚起了整個民族救亡圖存的信心和勇氣。

  透過這三件國寶的藝術呈現(xiàn),觀眾們不僅是在體驗國寶文化的“視聽盛宴”,更是在以一個全新的角度走進鮮活的歷史,看見燃燒的人物和激昂的時代。

  相比起《國家寶藏》以博物館為劃分的講述模式,《國家寶藏·展演季》通過對國寶進行“主題式”的二次排列組合,對其背后的精神氣象進行了再提煉和再升華,使得民族性格更加鮮明。首期節(jié)目中,“上下五千年,仍是風華正茂”的蓬勃,“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的豪情,讓觀眾也不禁在內心叩問自己:你的十八歲,又是如何?

編輯:李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