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昌市公坡鎮(zhèn)卜鳳村,有這樣一個家庭,兄妹姐弟5人參加瓊崖革命,最小的弟弟當時只有16歲,一家人“跟黨走、聽黨話”的紅色基因傳承,在當?shù)貍鳛榧言挕?/p>
5月27日,海南日報記者走訪了這五兄弟姐妹中尚健在的兩位姐弟,其中姐姐郭惠琴已經92歲,弟弟郭貽好89歲。
郭貽好姐弟獲得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接應赤水港登陸大軍
初次見面,兩位老人家格外重視,郭貽好專門佩戴起黨徽,小心翼翼地捧出一疊功章、紀念章、復員軍人證、離退休證明等記錄著過往歲月的“證據(jù)”。
兩位老人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他們家族中最早參加革命的是他們的堂哥郭力波,他1939年參加革命,曾在軍中擔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等,也是這個家庭中帶動兄妹姐弟陸續(xù)參加革命的領航人。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犯、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統(tǒng)治,無數(shù)中國人民像郭家兄妹一樣奮起反抗。郭惠琴還記得,1948年,她和另外兩個堂姐郭秀琴、郭瓊花,都還只是十多歲的少女,之所以選擇離家參加革命,實在是因為民不聊生,村里的日子已經過不下去,所以當瓊崖縱隊的戰(zhàn)士經過她們村子時,她們就義無反顧跟著革命隊伍上了戰(zhàn)場。
郭惠琴和兩位堂姐都是通信員。那時候的通訊手段并不普及,瓊崖縱隊作戰(zhàn)的條件簡陋,傳遞消息主要靠通信兵奔走,所以她們常常連夜趕路。
1950年3月,解放軍橫渡瓊州海峽,從文昌赤水港一帶登陸海南島。家中最小的弟弟郭貽好也跟著姐姐郭惠琴參加革命,參與了接應赤水港登陸大軍。
赤水港位于文昌市昌灑鎮(zhèn)東線,距離公坡鎮(zhèn)卜鳳村約20公里。史料記載,在赤水港登陸一戰(zhàn)中,當?shù)馗刹咳罕姺e極響應,接應渡海部隊“各顯神通”:有的利用成束的手電筒做“信號燈”與渡海解放軍聯(lián)絡;有的把情報放在約定的樹洞里,蓋上椰子殼讓交通員取走;有的混在被迫為國民黨軍修工事的群眾隊伍里,準備隨時接應渡海部隊……
郭貽好一直保存著的革命功章。
歷盡艱難險犧牲
參加革命的日子,充滿了危險艱辛,親歷的人們終生難忘。參加革命的第一年,郭貽好才16歲。由于年齡小,他就跟著姐姐郭惠琴一起送信。槍林彈雨中,他的左耳聽力受到損傷,后來就幾乎失聰了。
郭惠琴的兒女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母親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因為當年生活條件簡陋,通信兵常常在冷硬潮濕的草地上過夜,因此落下了風濕的毛病,一遇天氣變化,就渾身疼痛不適。
郭惠琴還向孩子們講述過一次“死里逃生”的難忘經歷——
那是一次執(zhí)行任務的夜里,因為通信工作需要秘密進行,她按慣例選擇夜間出行,一來認為深夜是敵人最松懈的時候,二來夜幕就是最好的掩護。不料,這一次,她在夜行途中不幸被敵人發(fā)現(xiàn)了,對方端著槍追著她跑,幸虧路遇一魚塘,她急中生智,毫不猶豫跳了進去,憋著一口氣藏在水里,僥幸過關,逃脫了敵人的槍口。
后來,郭惠琴帶著弟弟郭貽好一起送信。每次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他們腰間都會別兩顆手榴彈,萬一再遇見敵人,他們時刻準備著與敵人殊死一搏。
堂哥郭力波參加革命的故事就更多了。海南日報記者在他的傷殘軍人證明上看到,光是有記錄的負傷經歷就有5次,其中重傷1次,他的臂部因傷受損,最終落下了殘疾。
郭貽好的解放海南島紀念章。
愛國愛黨不忘初心
硝煙遠去,有些傷痛隨著革命者的逝去,似乎也慢慢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化了,但一想起那些曾與自己一起經歷過艱險困苦歲月的兄長姐妹,郭貽好就會陷入沉默,許久不能言語。
歷史之所以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正是因為無數(shù)革命家庭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共產主義信仰,它感染、鼓舞、召喚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舍命相隨。在國家獨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爭中,在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艱辛探索中,他們始終不畏艱險、不懼犧牲,直至推動這個國家走向獨立、富強。
海南島解放后,郭貽好有幸被送去學校讀了兩年書,加上革命期間他學會了一些傷病護理知識,后來就被分配到當時的文昌縣翁田衛(wèi)生院工作,擔任助理會計師。姐姐郭惠琴則被分配到儋州白馬井漁港工作。
工作中,因感念黨恩,郭貽好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光榮地成為一名中共黨員,他時常教育兒女,要好好讀書,報效國家和人民。如今,他的兒子郭遠旭在香港創(chuàng)下一番事業(yè),擔任文昌社團聯(lián)會翁田會長,還常常返瓊,熱心公益事業(yè)和家鄉(xiāng)建設。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們不圖什么,就是希望媒體能多挖掘報道一些革命故事,告訴現(xiàn)在的年輕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許多革命先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來之不易,不要忘記歷史,要奮發(fā)圖強,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郭貽好如是說。
郭貽好現(xiàn)居住在文昌市翁田鎮(zhèn)墟,房屋的旁邊就是翁田中心小學,每當聽到校園里朗朗的讀書聲,或是看到操場上孩子們嬉戲奔跑的身影,他都由衷地感到欣慰。(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